
是通过检测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和排放量来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并确定环境质量的水平,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基础和保证。简而言之,了解环境水平和进行
环境监测是通过检测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和排放量来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并确定环境质量的水平,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基础和保证。简而言之,了解环境水平和进行环境监测是所有环境工作的前提。
环境监测通常包括背景调查,确定计划,优化现场布置,现场采样,样品运输,实验分析,数据收集和分析整合。通常,它是计划采样分析综合信息获取的过程。
在1950年代,早期的环境监测主要使用分析化学方法来分析污染物。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物的含量低(通常在ppm或ppb水平)并且变化迅速,因此实际是分析化学的发展,这被称为污染源监测阶段。从19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不仅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还包括噪声的污染。它不仅包括污染源的监测,还包括环境背景值的监测。环境监测的范围已经扩大,使用了更多的方法。此阶段称为“环境监视”阶段。1970年代,环境监测技术已进入自动化和计算机化阶段,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国家自动化监测网络。此阶段称为自动监视阶段。
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物理手段(声音和光的监测),化学手段(各种化学方法,包括重量法,分光光度法等),生物学手段(对植物的监测)。环境)变化对生物和生物群落的影响)。
根据监视对象,环境监视分为两种类型:环境质量监视和污染源监视。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按照2015年8月12日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网建设计划》,坚持依法全面建立站点,在全国范围内联网,自动预警,问责制,形成生态化的新格局。由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的环境监测。其中,突出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之间的联系是重要的部署。